學生投票人數(shù):115人
綜合滿意度 | 占比 |
五星 | 44% |
四星 | 33% |
三星 | 17% |
二星 | 2% |
一星 | 4% |
學生投票人數(shù):119人
辦學條件滿意度 | 占比 |
五星 | 40% |
四星 | 42% |
三星 | 10% |
二星 | 5% |
一星 | 3% |
學生投票人數(shù):116人
教學質量滿意度 | 占比 |
五星 | 42% |
四星 | 35% |
三星 | 16% |
二星 | 3% |
一星 | 4% |
學生投票人數(shù):110人
就業(yè)滿意度 | 占比 |
五星 | 38% |
四星 | 19% |
三星 | 19% |
二星 | 13% |
一星 | 11% |
學科建設上海大學是國家“211工程”重點建設高校,法學教育的歷史可追朔到始建于1978年的復旦大學分校法律系。法學院擁有本科法律專業(yè)、法學第二學士學位專業(yè)等,憲法學與行政法學、刑法學、法學理論、民商法學四個二級法學碩士點、法律碩士專業(yè)學位點、知識產(chǎn)權管理自主增設二級學科博士點。知識產(chǎn)權學科為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設項目。
現(xiàn)有知識產(chǎn)權學院和民商法、刑法、法理與法史、憲法與行政法、經(jīng)濟法與國際法等五個教研室,并設有上海大學法學研究所、知識產(chǎn)權研究所和港澳臺法研究中心,同時設有民商法、金融法、商事仲裁、東亞比較法、司法考試等研究中心。已舉辦“上海大學法學大講堂”系列學術講座50余講,出版《上大法學文庫》十余部和學術刊物《上大法學評論》多卷。近年來,學院教師出版了專著、教材30多部,在《法學研究》、《中國法學》等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(fā)表論文200多篇,承擔或完成國家、省部級、廳局級科研項目30余項,獲得科研經(jīng)費500多萬元,獲得省部級、廳局級科研獎勵20多項。
師資隊伍現(xiàn)任院長沈四寶教授、博導,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、中國法學會國際經(jīng)濟法研究會會長?,F(xiàn)已形成一支職稱結構、學歷結構、學緣結構、年齡結構較為合理,以知名教授為學科帶頭人,以正副教授、博士和資深講師為骨干,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、較強的學術能力、豐富的教學和法律實務經(jīng)驗的師資隊伍?,F(xiàn)有教職工56人,專任教師40人。其中教授5人,副教授14人,具有博士學位者16人,在讀博士6人。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(shù)的80%。10余名教師兼任全國性或地方性研究會的會長、副秘書長、常務理事、理事等。
辦學特色學院根據(jù)國家和上海的社會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需要,突出學科研究方向的交叉特色,初步形成了知識產(chǎn)權、金融法、民商法等特色學科方向;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,已與英國、美國、澳大利亞、日本、韓國的一些著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關系,每年選拔部分優(yōu)秀師生赴國外進行交流和學習,并接受海外學生來我院學習和培訓;學院在上海地區(qū)建立了一批實習基地,強化學生法律實務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歷年來,我院已培養(yǎng)了法學專業(yè)的本科生和法學雙學位本科生萬余人,法學碩士研究生千余人。其中許多人已成為法律和法學屆及其它相關部門的領導、專家和骨干,2007年上海市評選的“十大東方大律師”中就有四人為我院畢業(yè)的學生。
愿景策略到2020年,將法學院辦成一個特色鮮明、門類齊全、全國知名,在上海具有重大影響的法學院和法學人才培養(yǎng)與研究基地。
為達此愿景,我們將實施三步走策略,創(chuàng)特色、入主流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。即發(fā)展交叉學科特色研究方向,創(chuàng)人才培養(yǎng)、科學研究、法律實踐三種能力、三個領域的良性循環(huán)局面;開門辦學,集結一批有能力、有影響的知名教授隊伍,快速提升法學院的知名度,進入全國法學院的主流行列;走國際化辦學道路,為司法系統(tǒng)和企業(yè)界培養(yǎng)適應國際國內(nèi)兩個市場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。